以研促教共成长,落实双减塑品质
作者: 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14日

聚焦教师专业成长,聚焦“双新”实施和“双减”落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于2022年9月举办了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立足学科特点,关注教师育德能力、鼓励教师深入进展课堂教学研究,创新创造教育实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盛卉老师在科学课《简单的实验技巧--量筒和体积》中,先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个形状规则的木块的长宽高并计算出该木块的体积,接着启发学生思维,对于类似于木块,圆柱体、球体等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刻度尺简单的测量代入公式计算出其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何测量其体积。自然过渡到使用量筒,采用排水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最后拓展到对于漂浮的物体如何测量其体积。这节课以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科学观念的形成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是一节生动有趣的实验探究课。

尹瑶瑶老师的初三化学课《空气成分的探究》,通过几个小实验,引入新课,带领大家感知空气的存在引入。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白钟罩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通过实验演示注射器吸取密闭容器中空气的体积与液面上升的体积关系得出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探究适合探究氧气成分含量的方案,并分析其他几个方案被排除的原因。最后根据红磷燃烧后,瓶中水上升的体积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在燃烧的过程中,通过规范示范和不规范演示,进行实验误差的分析。最后通过化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并不是一路坦途,它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锲而不舍、勇于质疑的结果。本节课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实验中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更注重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有深度,又体现跨学科思想的公开课。

李清华老师展示了部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第十课——《竹节人》,在课前语文教研组、预备年级语文备课组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心打磨。李清华老师把“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与痴迷”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目标。课堂的精彩之处在于,李老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了竹节人玩具,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对课文语言进行了适当的分析之后,李老师在课堂之上让学生拿出竹节人分小组对打。在打斗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儿时玩竹节人的乐趣,而且也增强了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品味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了李老师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创新改变生活

初三道德与法治“创新改变生活”一节课,樊倩倩老师从学生的身边小创新出发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进而以时空为线索,从企业到国家,从中华古文明到改革开放,从中国到世界,大量事例的列举使学生对创新的理解从点到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深圳创新发展的实例使学生切身感知创新的重要性,层层深入,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让课堂走进生活

绍春梅老师的初一地理“地势的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一节课,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从教材知识到生活的灵活切换。老师从今年夏天因为高温天气导致四川限电的新闻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我国水电站的分布情况,进而引入本课“地势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教师在地图上用红线清楚标记阶梯分界线,色彩鲜明。老师用彩泥亲手制作“中国32°N地形剖面图”模型,使抽象的地形平面图转变成立体的模型,直观形象。在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环节,将班级同学别出心裁地分成气候组、河流组、工程建设组等小组,各小组结合地势对气候、河流、工程的不同影响完成各自任务单,并在班级展示,使教材知识与生活常识达到紧密结合。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上海民办进华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