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课程建设视角下的精准教学探讨----理科组物理学科
作者: 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1年6月2日

 2021年5月21日上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举行了以“物理实验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为主题华师大附属学校学科联盟活动,华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潘苏东教授及潘教授的研究生应邀参加。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形式。校长陈国强、副校长高正泉全程参与了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课堂展示、专家点评,活动总结三个部分。

 首先,我校物理组方梅香老师进行了《连通器》一节的教学,方老师由轮船“跳”大坝引出课题。学生将一根注入染红水的透明软管,弯折成U形和W形,通过提升或降低一段,观察两管中液面的高度,进而引入连通器的概念。通过演示教具连通器总结归纳出,连通器中注入同种液体,液面静止时,液面相平的特点。进而从力学平衡的角度分析了呈现这一个特点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一问题从实验现象到物理本质进行理解。紧接着方老师通过自制的教具“茶壶”和“锅炉”,生活中的下水管道,船闸等,展示了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学生实验U形管压强计验证了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等液体压强的有关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结论。通过展示壮观的三峡大坝,使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忱。通过影片《银河补习班》的片断,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就是生产力这一道理。

 紧接着,我校韩春艳老师进行了《大气压强》这一节的教学,韩老师通过小试管爬大试管、吸盘提桌子等有趣的实验引入课题。通过与液体压强相类比,解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通过学生课前准备的家庭实验和演示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强很大。通过将两支高度不同的装满水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提升和降低试管(试管口不脱离液面),发现试管始终是装满状态,使学生引发思考,大气压到底可以托起多高的液注?通过视频让学生看到大气压最多能托起约10米高的水柱。通过计算水柱产生的压强,可以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让学生估算手掌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和身体受到的压力大小,分析我们身体没有被压扁的原因,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方老师和韩老师就本次的课在设计思路和各个环节上进行了说课。随后,潘教授从课的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师生互动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精彩的点评。潘教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对课进行的精心准备,两位老师的课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物理实验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关注多知识点的关联。潘教授指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对失败的实验现象做足文章,让学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在课上可以将学生的活动设计的更丰富,比如将试管倾斜,再观察现象,进一些空气,再观察现象,使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也为形象思维强的同学提供更为直观的感受。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注意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最后,陈校长对本次课和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陈校长首先介绍了进华中学坚持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三类九层的分层教学。陈校长指出分层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是我校日常的分层教学设计,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特色。陈校长提出理科有自身的学科语言,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自己的学科语言。很明显,这两节课我们的教师利用了我们的物理语言。本次活动的两节课主题鲜明、教学思路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呈现了浓浓的科学味道。本次课有基础知识的铺垫、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递进,有知识类拓展,体现了我校现阶段提出的扎实发展、精准发展和创新发展。陈校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中,物理组教师展现的整体实力及个人能力,希望物理组在未来从学科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特色化的教育,相信我们有这么一个强大的物理团队,不断的进行教学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辉煌。


上海民办进华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