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物馆之旅】文物有形,历史无价
作者: 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2年9月15日

9月13日,我校初二5班王瑜同学题为《文物有形,历史无价》的文章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我的博物馆之旅”主题征文选登。

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还存活的四大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在这么悠久的历史中,自然产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与历史遗迹,它们凝聚着祖先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也是中国的无价之宝。

今年,我有幸参观了一次上海博物馆,见识到了不少我国古代文物的面貌。走进上海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大厅,在四周逛逛,还能看到一楼的中国古代青铜馆以及中国古代雕塑馆。我带着好奇与忐忑,迈进了青铜馆。青铜馆内摆放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以其中刻写着长篇铭文和著录的重器较多为特色。在商朝和周朝,青铜器是其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博物馆内最著名的,莫过于西周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它呈现出的庄严厚重感让我为之惊叹。大克鼎的鼎口有大型双立耳,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形态之一。鼎足之间的距离比上端略宽,重心略向外偏,是商朝柱足演变为周朝蹄足的重要例证。它腹部两方的波曲纹,打破了颈部兽面纹的对称规律,摆脱了青铜器长期以来的静态纹饰,产生一种韵律感。

大克鼎内铸有铭文290字,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克颂扬了祖父师毕父的功绩,赞美他谦逊的品质宁静的性格和美好的德行,能辅佐王室。英明的周天子遂提拔师毕父的孙子克提任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后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对克职务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以颂扬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师毕父在天之灵。大克鼎上的铭文,字体大小统一,笔势圆润有劲,呈现一种舒张端雅的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上海博物馆简洁明了的红色标识与大克鼎十分相似,原来,这个logo的灵感正是来自“镇馆之宝”大克鼎。

参观途中,我还仔细聆听了讲解,了解了不少文物的历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克鼎命运多舛的故事。大克鼎于清朝光绪十六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后来被潘氏视为传家宝,抗战时期,日军不断向潘家求索大克鼎,潘家将大克鼎藏在自家屋中,始终没有让日军得逞。新中国成立后,此鼎被上交至国家,一直珍藏于上海博物馆。

国家的文物是无价的,保护国家文物更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该担起的责任,而如今,不少我国的文物依然流落至海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将来贡献国家,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那些文物回归家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初二5班 王瑜


上海民办进华中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