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进华再谱新诗篇
作者: 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7日

改革开放四十年进华再谱新诗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沙家浜红色公益之行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有序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活动的通知》精神和上级有关部门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坚定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广大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好立德树人“奋进之笔”,开创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新境,特筹备本此活动。

 2018年11月3日,我校学科德育工作组成员、学校基地建设相关教师、A+BC课程相关负责教师、双名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在陈国强校长的带领下,召开了题为:《回归课堂之本铸就德育之魂》的学科德育课题研讨会。

 会议由我校校长助理董璟老师主持,她在发言中指出: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谁赢得青少年,谁就赢得未来。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鼓励他们创新。良好的思想品德会使他们拥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一个学校校风学风的好与坏,学生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与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与否分不开。学校德育教育仅靠班主任来搞好,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社会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广大家长及教师的积极参与。对学校而言,需要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把它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

 董璟老师强调:我校陈校长一直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他经常说,我们要把学科德育做实,做活,学科德育是学校的灵魂,学科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主线,学科德育是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内涵。

 让我们也来听听陈国强校长是怎么说的。陈国强校长在讲话中强调:学科德育是以课程为载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引领,以各学科蕴涵的德育内容为契入点,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的课堂育人行为。学科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的核心地带,更是学生的核心成长,学科德育以人为本。我们的德育工作需要跳出常规,比如我们学校的“手拉手,同一片蓝天下”助学活动,就是德育工作最好的亮点,也是最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我们的“A+BC”课程建设也是扎扎实实的在落实分层教学。我们班主任、年级部长、任课教师应有信心、有行动践行学科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我们应让学生在“男拳女舞”的推动下,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女孩子的淑女风范。

 我校政教主任忻莲老师作了题为:《迈出德智交融育人无痕的脚步》的发言。忻莲老师首先汇报从上学期起德育室组织学科德育工作的初步探索情况和实践体会。请各位老师明确下阶段工作:

1、 学科德育工作小组进行全学科的补充和完善。

2、继续不断研究学科知识点和德育点之间的有效衔接。

3、学科德育案例的继续挖掘和补充。

4、融合我校学科特色活动课程,包括国学教育、口才教育、陶艺教育、男拳女舞等,以多样的教育形式下,体现德育教育的多元存在。

我们的学科德育实践才刚刚起步,学科德育案例还寥寥可数,理科学科的德育挖掘依旧是我们的瓶颈和难点,所以说这条路还很漫长。但是我们必须充满信心,希望能继续得到各个教研组老师们的支持,能有更多的老师积极参与到学科德育的实践研究中,立足学科,坚守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育德和专业知识能力,真正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知识、道德、能力全方位发展。

 地理老师张雁作了题为:《根植学科教学,焕发课堂生命力——地理学科德育实践研究与体会》的发言。

 我将以标题中的“生命力”这三个字作为切入点与关键词,谈谈我对学科德育及地理学科德育的理解与实践体会,定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生”——学科内生

 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道德智慧生成应融为一体,这是我本人对于学科德育的一些理解。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曾将学科课程定义为三个层面: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思维体系、学科育人功能。由此可见,学科德育并不是外在强加与赋予在学科教学之上的,而是学科中本身存在的。学科德育不是渗透于学科教学,而是内生于学科教学。任何学科既有其个性存在,又有着殊途同归——以育人为宗旨。任何一个学科都承载着一定的思想与感情内涵,而学科德育要做的便就是在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中,挖掘其本身所存在的育人价值,在提升学生道德智慧的同时也鲜活了学科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若一件事触动了或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那么这便不会被轻易忘却。因此,学科智育与学科德育应是一种互动共生的存在,我想这便是学科德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命”——根植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公民意识培养

 这是我对于地理学科德育的一点研究与理解。学科德育不是渗透于学科教学,而是内生于学科教学,在这一理解下,关于地理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我将着眼点落于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从核心素养中挖掘属于学科德育中的部分加以研究与细化。经过相关的文献检索与综述,我发现大量地理学科德育文献中论证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在地理学科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然而公民意识的范畴很大,各个文献侧重点并不相同且缺乏相应的教学案例支持,理论阐述多与实践求证,因此在现阶段我将地理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的关注点聚焦于学生的公民意识,从地理学科本身的核心素养出发,选择了以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国际理解、人口伦理等德育关键点与学科知识的生动结合。

 “力”——以学科德育力量焕发课堂生命力

 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德育,我从地理学科特色活动和学科知识点挖掘两个方面进行地理学科德育实践。

 最后借用于中国教育新闻网中许兴亮作者的一段话结束我本次发言:“有生命力的学科德育才能发挥育人的价值,学科德育不应是表面化、教条化的空洞说教,而应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验活动。课堂真正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便自然会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李琳:《润物无声,花开有时——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他学科更有优势,因为我们的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材料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更丰富,我们的教学活动也能进行德育渗透,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思想的熏陶和启迪。下面我谈一谈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 以教材为依托,挖掘德育渗透点。

 德育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从教材出发,从中挖掘到德育的渗透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课程资源。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可读性强,文质兼美。就以八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为例,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诸如爱在人间、面对逆境、宋词集粹、地球,我们的家园、心灵诗语、为学有道、戏剧天地等。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德育亮点,培养学生真挚情感。比如从《笑》、《小巷深处》《哦,冬夜的灯光》等文章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理解爱的真谛;小说《芦花荡》一文可渗透热爱祖国、关怀同胞、痛击侵略者的爱憎分明的教育;小说《我不是懦夫》、《生命之线》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直面挫折的精神;宋词单元,可引导学生感受认同热爱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文,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孔孟论学》等文言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戏剧单元和外国短篇小说单元,可以挖掘出历史人物身上优秀的品质,比如陈毅市长重视科学、献身祖国的精神,比如林则徐敢为天下先的卓越胆识和勇气;也可赞颂真诚、守信、顽强的人性美。可以说,语文课本也是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陶冶性情又发展个性,树立健康高尚的品行。

 二、利用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课内语文的一个延申和补充,也是我们继续实施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课外阅读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更多的思想启迪。因此教师在重视课内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

 例如,我们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主题为“爱在人间”中有冰心的散文《笑》,这是一篇美文典范,传递给学生冰心爱的哲学。我们初二语文备课组集体讨论,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冰心的散文《小桔灯》,诗歌集《繁星》《春水》,引导学生从中进一步感受冰心清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感受其赞美自然,赞美母爱,赞美儿童的爱的哲学。再如,学习孙犁的《芦花荡》时,我们推荐学生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同样是在白洋淀的背景下,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妇女在抗日战争中成长的故事,赞美他们坚贞勇敢的精神。引起学生感受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得以激发,感受中华民族的顽强与反抗精神。

 我们可以借助课外阅读,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加深理解和体验,加深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身边的事物产生自己的看法,抒写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所以作文教学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

 写作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写作是人心灵的映照,有什么水平层次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水平层次的文章。很难想象,一个品质低下的人能写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来。要有美丽的文章首先要有美丽的人格。而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辨感悟能力,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我们可以时时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有效地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


 倪彩霞:《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不断入和发展,使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如何把德育落到实处,成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陈校长一直说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学科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除了班主任,学科教师人人都是德育者。怎样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物理学科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品德、心理、纪律、法制等德育因素,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自然地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落实学科德育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道德智慧生成的有机统一,我们物理组的老师经过多次讨论和不断的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做法。下面我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来说明,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建议:

 一、 课内(主要是将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和生活中的物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科内容来课,物理学科不象语文、地理、历史、音乐等学科德育内容比较明显,物理的知识点不与德育内容直接挂钩,而是蕴含在学科教学内容、科学观念之中。通过对新课标和教材的充分解读,我们目前在做的初中物理比较可行性的德育要求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命安全教育。

 二、课外

 1、除了生活中的物理,我们在陈校长的指导下,今年暑假和数学组一起开设数理联动课程,秋季这些课程沿续,学生群体是初一二三的优秀学生,主要是针对高端学生,提高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们多看一些科学杂志,如小哥白尼等。特别是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肯定会被物理实验中的各种奇妙现象所吸引。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科学的行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3、辅导学生利用习得的物理知识,进行一些小制作,学以致用。如目前在做的用A4纸搭建一个面积最大的伞,搭建桥梁。

 4、通过课后的个性化辅导,培优补差,因材施教,同时物理教师把一些正能量的隐性元素传递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毫无例外地找出本门学科包含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可能性,并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育人是学科教学与生俱有的价值取向,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从学科渗透转向学科育人,是学科德育的必然选择。怎样让物理学科教育和德育深层次结合,怎样尽可能的开展一些物理课外活动提升学生高阶的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我科今天后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汪会会:《传承进华陶艺特色推广进华男拳女舞

 在开学前不久,陈校长非常重视音体美组的建设,不仅为我们专门安排并装修了新办公室,里面的设施设备都是全新的,便于我们更好的开展教研和教学,以及生活。并亲自指导音体美组教学工作,跟大家讲述了进华中学曾今男拳女舞和陶艺特色课程的辉煌历史,我们组内的老师听了都受益匪浅,也倍感压力。我们其中有几位老师到档案室查阅当初有关男拳女舞、陶艺的视频和文本材料,然后根据我们进华中学“为学生一生发展为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优秀+特长”的学生,围绕我校音体美组在学科德育的开展 ,我们在思考我们的体育教学,难道只是为了训练中考体育加试的项目,难道只是以长跑带动单向考试项目的教学吗?难道只是跑圈?我们的最终目的一定不是这样的。我和劳常发老师还有王翰老师也有点自己的想法。下面我将男拳女舞、陶艺特色课程分成两个部分来阐述说明:我们做男拳女舞,做陶艺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做什么,和我们接下来将怎样做。

 第一部分:男拳女舞

 这学期从一开学,我们就利用下午阳光体锻时间进行男女生分组,进行男拳女舞的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状态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看着他们一招一式是那么的认真,我和劳老师深刻体会到了男拳女舞的魅力,这更一步加深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进一步增强的我们的信心,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做好!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体育艺术运动项目。健身美操的动作套路形式多样,节奏有快有慢,套路有长有短,动作有难有易,学生通过练习从中能得到乐趣。

 体育学科武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一向重视礼仪、讲武德。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长期从事武术与健美操锻炼,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发展终身体育。

 第二部分:陶艺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素质教育的平台,早在1997年,我校就在陈校长的带领下率先将陶艺引进课堂,成为陶艺教育的龙头领导者,这一举措,深受学生的喜爱,陶艺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需要动手动脑的活动,更需要集劳技教育、美术教育为一体,是动手、动脑、创新三者的合成,是智慧与知识的完美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可谓是我校绝无仅有的特色。

 经过领导和师生多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陶艺教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奖的作品:《超负荷的书包》以及集同学们智慧而成的,可以代表学校陶艺文化之一的作品《狗壶》,还有学校自己编撰的陶艺校本教材,帮助一代又一代的进华学子了解了这门艺术等等。从这些光辉的成就中,我们可以看出陶艺是一门涉及文化、艺术、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学科。通过陶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本学期的陶艺教学王翰老师是利用周五的拓展课来进行的,在劳技教室带领陶艺社团学生学习陶艺作品的制作流程,整个课程围绕欣赏、制作、评价这三个环节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争取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使学生在区级甚至市级的陶艺比赛中取得更多更好的名次。

 最后陈国强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强调: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它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我们所有人要注重民族精神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传承好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意识,让中华民族、华夏子孙永远屹立在世界之林。







上海民办进华中学©版权所有